方震華
姓名-英文: Fang Cheng Hua
服務單位: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
職稱: 教授
個人網頁連結: http://140.112.142.79/teacher/user-p.asp?teacher=chfang
碩士論文: 方震華,〈晚宋邊防研究(A.D.1234-1275)〉,臺北: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1992。
博士論文: Cheng-Hua Fang, “Power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imperial China: Civil and military power from late Tang to early Song dynasties (A.D. 875-1063),"(Ph.D. diss., Brown University, 2001).
專長: 宋代政治史
目前開授之研究所課程: 「宋代史料選讀」 「唐宋史專題」 「唐宋社會文化史」
指導論文: 宋彥陞,〈以儒為帥:北宋統兵文臣傳統的建立(1004-1085)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4。 蘇育成,〈從再起到挫折──兩宋之交舊黨復權的政治史考察(1104-1142)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6。 郭瑞音,〈南宋時期秦檜評價的演變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7。 黃鈺棠,〈唐末五代女性的政治活動(875-960)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9。 施天宇,〈北宋中原地區的士人族葬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21。 吳大衛,〈重尋盟友:趙宋君臣對故遼勢力的討論與招納(1126-1164)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21。 黃方碩,〈致君澤民──宋代政治論述中的文臣典範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22。 胡厚得,〈創業與守文:南宋君臣對高宗中興形象的建構與利用〉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23。
研究著作:
-
方震華,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
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20年8月
-
方震華,《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:唐宋之際的文武關係(875-1063)》
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19年4月。
-
Cheng-Hua Fang, Power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imperial China : civil and military power from Late Tang to Early Song Dynasties (A.D. 875-1063).
Saarbrücken: VDM Verlag Dr. Müller, November, 2009.
-
方震華,〈悲劇故事的形成──李煜之死與相關傳說〉 [ 下載 ]
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第102期(臺北,2024年11月),頁1-23。
-
方震華,〈以車抗騎──宋代的戰車論述與實務〉
《新史學》第33卷第4期(臺北,2022年12月),頁1-39。
-
方震華,〈運數說與南宋亡國論述〉 [ 下載 ]
《漢學研究》第40卷第3期(臺北,2022年9月),頁1-36。
-
方震華,〈將從中御的困境──軍情傳遞與北宋神宗的軍事指揮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65期(臺北,2020年6月),頁1-32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148-176。
-
方震華,〈朱熹與恢復論──”立場改變說”的檢討〉
《唐宋歷史評論》第五輯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18年12月),頁187-200。
-
方震華,〈夷狄無百年之運──運數論與夷夏觀的分析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60期(臺北,2017年12月),頁159-191。
-
方震華,〈復仇大義與南宋後期對外政策的轉變〉
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88本第2分(臺北,2017年6月),頁309-345。
-
方震華,〈破冤氣與回天意──濟王爭議與南宋後期政治(1225-1275)〉
《新史學》第27卷第2期(臺北,2016年6月),頁1-38。
-
方震華,〈和戰與道德──北宋元祐年間棄地論的分析〉
《漢學研究》第33卷第1期(臺北,2015年3月),頁67-91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208-234。
-
方震華,〈轉機的錯失──南宋理宗即位與政局的紛擾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53期(臺北,2014年6月),頁1-35。
-
方震華,〈從和戎到拓邊──北宋中期對外政策的轉折〉
《新史學》第24卷第2期(臺北,2013年6月),頁35-69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4-34。
-
方震華,〈才兼文武的追求──唐代後期士人的軍事參與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50期(臺北,2012年12月),頁1-31。
-
方震華,〈戰爭與政爭的糾葛──北宋永樂城之役的紀事〉
,《漢學研究》第29卷第3期(臺北,2011年9月),頁125-154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177-207。
-
方震華,〈養兵衛民──募兵制合理化論述在宋代的建構〉
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82本第1分(臺北,2011年3月),頁43-78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105-147。
-
方震華,〈理想兵制的形塑:唐宋時期的兵農合一論〉
黃寬重主編,《基調與變奏: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》第三冊(臺北: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、中國史學會(日本)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、新史學雜誌社,2008年7月),頁85-105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79-104。
-
方震華,〈唐宋政治論述中的貞觀之政──治國典範的論辯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40期(臺北,2007年12月),頁19-55。
-
方震華,〈軍務與儒業的矛盾──衡山趙氏與晚宋統兵文官家族〉
《新史學》第17卷第2期(臺北,2006年6月),頁1-54。
-
Cheng-Hua Fang, “The Price of Orthodoxy: Issues of Legitimacy in the Later Liang and Later Tang, (〈正統王朝的代價──後梁與後唐的政權合理化問題〉)”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35期(臺北,2005年6月),頁55-84。
-
方震華,〈文武糾結的困境──宋代的武舉與武學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33期(臺北,2004年6月),頁1-42。後收入至宋史座談會編,《宋史研究集》第36輯(臺北:新文豐出版社,2006年7月),頁67-127;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35-78。
-
Cheng-Hua Fang, “Military Families and the Southern Song Court──The Lu Case”
Journal of Sung-Yuan Studies, 33 (2003), pp. 49-69;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Essays on Military History: Warfare in China to 1600, edited by Peter Lorge, pp. 441-463. Aldershot, England: Ashgate, October, 2005.
-
方震華,〈賈似道與襄樊之戰〉
〈賈似道與襄樊之戰〉,《大陸雜誌》第90卷第4期(1995年4月),頁31-37。
-
方震華,〈晚宋政爭對邊防的影響〉
《大陸雜誌》第88卷第5期(1994年5月),頁19-31。
-
方震華,〈傳統領域如何發展?──對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幾點觀察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48期(臺北,2011年12月),頁165-184。後收入至《和戰之間的兩難: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》,頁252-268。
-
方震華,〈一九八○年以來宋代政治史中文論著回顧〉
《中國史學》第9卷(京都,1999年10月),頁17-39。
-
方震華,〈近四十年南宋末政治史中文論著研究〉
《臺灣師大歷史學報》第20期(臺北,1992年6月),頁207-218。
-
Cheng-Hua Fang, “Reunification of China: Peace through War under the Song Dynasty. By Peter Lorge 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5,”
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5,”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, 1:2 (July, 2017), pp. 397-399.
-
Cheng-Hua Fang, “Peter Lorge (ed.):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. ix, 252 pp. Hong Kong: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, 2011,”
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, 75:3 (October, 2015), pp. 613-614.
-
方震華,〈包偉民,《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》〉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30期(臺北,2002年12月),頁307-312。
-
方震華,〈評陳世松等著《宋元戰爭史》〉
《新史學》第2卷第3期(臺北,1991年9月),頁137-143。
-
方震華,〈現行高中課本第二冊南宋與金代政治史部分檢討〉
《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》第3卷第1期(臺北,1992年6月),頁157-16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