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研究成果】
臺灣各歷史系歷年宋遼金元史碩博士論文
製表時間:2024.3.31
*畢業年分依日曆年(西元),非學年
*學校名稱按筆畫排列
畢業年分 | 學校 | 學位 | 姓名 | 題目 | 指導老師 |
1958 | 臺大 | 碩 | 陶晉生 | 金海陵帝伐宋與采石戰役考實 | 姚從吾 |
1962 | 臺大 | 碩 | 蕭啟慶 | 西域人與元初政治 | 姚從吾 |
1963 | 政大 | 博 | 雷飛龍 | 漢唐宋明朋黨的形成原因(政治系) | 浦薛鳳、鄒文海 |
1964 | 臺大 | 碩 | 謝瑩瑩 | 澶淵盟約對於契丹遼朝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分析 | |
1965 | 文化 | 碩 | 石文濟 | 宋代市舶司的設置與職權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辜瑞蘭 | 青苗法之檢討 | 蔣復璁 | |
文化 | 碩 | 黃權平 | 北宋禁軍的建制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伍承漢 | 宋代樞密院的組織與職權 | 宋晞 | |
政大 | 碩 | 周榮村 | 朱子學術思想淵源(中文系) | 熊公哲 | |
1966 | 文化 | 碩 | 吳平 | 遼承天太后主政時期之內政與外交 | 楊家駱 |
政大 | 碩 | 卓忠信 | 論語何氏集解朱子集注比較研究(中文系) | 熊公哲 | |
臺大 | 碩 | 林錦雲 | 許衡對於元初中統之治的貢獻 | ||
1967 | 文化 | 碩 | 許極燉 | 契丹與唐朝的關係 | 楊家駱 |
文化 | 碩 | 趙振績 | 天祚朝與宋金之關係及遼之滅亡 | 楊家駱 | |
文化 | 碩 | 姜恨侵 | 王安石變法中農田水利法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王吉林 | 今存遼文獻對遼史紀傳之證補及對有關佛教史料之研究 | 楊家駱 | |
政大 | 碩 | 吳昱昶 | 張載教育思想研究(教育系) | 王文俊 | |
1968 | 臺大 | 碩 | 張元 | 南宋永嘉學派的經世思想 | 方豪 |
臺大 | 碩 | 趙雅書 | 宋代的田賦制度與田賦收入狀況 | 方豪 | |
1969 | 文化 | 碩 | 張恩賜 | 宋代淮南兩浙行政區劃及其人口升降 | 宋晞 |
文化 | 博 | 李殿魁 | 元散曲訂律(中文所) | 鄭騫、林尹 | |
政大 | 碩 | 陳義彥 | 北宋統治階層社會流動之研究(政治系) | ||
1970 | 文化 | 碩 | 丁崑健 | 元代經略雲南與越緬泰諸國的關係 | 札奇斯欽 |
文化 | 碩 | 董光濤 | 宋代黃河改道與遼金關係 | 宋晞 | |
政大 | 碩 | 黃景進 | 北宋四子修養方法論(中文系) | 熊公哲 | |
1971 | 文化 | 碩 | 朱重聖 | 太學學風與宋代國運的關係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謝昭男 | 五代時期各國關涉契丹史事研究 | 楊家駱 | |
政大 | 碩 | 陳美利 | 朱子詩集傳釋例(中文系) | 熊公哲 | |
政大 | 碩 | 陳德華 | 兩宋豪放詞述略(中文系) | 盧元駿 | |
臺大 | 博 | 趙雅書 | 蠶桑業與絲織業在宋代的經濟地位 | 方豪 | |
1972 | 政大 | 碩 | 王聰義 | 蒙古盟旗制度之研究(民族系) | 周昆田 |
政大 | 博 | 遲景德 | 北宋宰相制度之研究(政治系) | 張金鑑 | |
師大 | 博 | 劉兆祐 | 宋史藝文志史部佚籍考(中文所) | 屈萬里、林尹 | |
臺大 | 碩 | 洪金富 | 元代監察制度研究 | 陶晉生 | |
臺大 | 碩 | 商靜江 | 柯九思的生平與他對於學藝的貢獻 | 姚從吾 | |
1973 | 文化 | 博 | 石文濟 | 南宋中興四鎮 | 蔣復璁、宋晞 |
文化 | 碩 | 李天鳴 | 宋元襄樊戰役之研究 | 李符桐 | |
文化 | 碩 | 邱坤良 | 民間傳說與歷史裏的狄青 | 俞大綱 | |
文化 | 碩 | 李詩哲 | 北宋末期宦官 | 程光裕 | |
文化 | 碩 | 陳明台 | 慶曆改革和北宋仁宗時代的士大夫政治 | 宋晞 | |
東海 | 碩 | 吳錫鏗 | 司馬光的政治思想與政見政績 | 藍文徵 | |
東海 | 碩 | 高芠芠 | 中國歷代的史職與史館 | 藍文徵 | |
政大 | 博 | 譚溯澄 | 宋代之軍隊(政治系) | ||
政大 | 博 | 曹興仁 | 宋代文官制度之研究(政治系) | 張金鑑、楊樹藩 | |
政大 | 博 | 陳飛龍 | 龍龕手鑑研究(中文系) | 高明、林尹 | |
政大 | 碩 | 陳德華 | 兩宋豪放詞述略(中文系) | 盧元駿 | |
政大 | 碩 | 簡俊耀 | 十一至十三世紀蒙古氏族制度之研究(民族系) | 唐屹 | |
政大 | 碩 | 王明蓀 | 早期蒙古游牧社會的結構──成吉思可汗前後時期的蒙古(民族系) | 周昆田 | |
臺大 | 碩 | 陳芳明 | 北宋史學的忠君觀念 | 杜維運、陶晉生 | |
臺大 | 碩 | 李東華 | 唐宋元時代中國與非洲的關係 | 方豪 | |
臺大 | 碩 | 胡昌智 | 呂祖謙與其史學 | 杜維運 | |
臺大 | 碩 | 梁庚堯 | 南宋的農地利用政策 | 林瑞翰 | |
臺大 | 碩 | 陳擎光 | 元代畫家吳鎮 | 李霖燦、陶晉生 | |
臺大 | 碩 | 黃清連 | 元代戶計制度研究 | 陶晉生 | |
1974 | 政大 | 碩 | 陳俊成 | 宋代金石著述考(中文系) | 張壽平 |
政大 | 碩 | 陳老福 | 太平御覽引史籍考(中文系) | 潘光晟 | |
政大 | 碩 | 張樹榮 | 孟子朱注性命論綜釋(中文系) | 韋日春 | |
政大 | 碩 | 李健祥 | 南宋館閣典籍考(中文系) | 趙來龍 | |
1975 | 文化 | 博 | 趙振績 | 契丹族系考 | 凌純聲、楊家駱 |
政大 | 碩 | 許秋碧 | 歐陽脩著述考(中文系) | 胡自逢 | |
臺大 | 博 | 張元 | 宋代理學家的歷史觀——以資治通鑑綱目為例 | 方豪 | |
臺大 | 碩 | 黃寬重 | 晚宋朝臣對國是的爭議——理宗時代的和戰、邊防與流民 | 陶晉生 | |
臺大 | 碩 | 葉思芬 | 南宋馬遠山水畫——馬麟夏珪附 | 李霖燦、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潘柏澄 | 方虛谷研究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鄭進發 | 米芾蜀素帖 | 莊嚴、陶晉生 | |
1976 | 政大 | 碩 | 林修澈 | 蒙古帝國本部可汗大統承襲之研究(民族系) | 方豪 |
政大 | 碩 | 郭明璋 | 金源與北亞諸部族關係之研究(民族系) | 李桐 | |
政大 | 碩 | 顧健民 | 孟子趙注與朱注之比較研究(中文系) | 潘光晟 | |
師大 | 博 | 杜松柏 | 禪學與唐宋詩學 | 高明、林尹 | |
師大 | 碩 | 黃俊彥 | 韓侂冑與南宋中期的政局變動 | 陶晉生 | |
師大 | 碩 | 胡其德 | 元代驛遞制度研究 | 李符桐 | |
臺大 | 碩 | 伊雪瑜 | 北宋畫院的研究 | ||
1977 | 文化 | 博 | 丁崑健 | 元代行省之形成及其職權 | 札奇斯欽、 李樹桐、宋晞 |
東海 | 碩 | 吳力行 | 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王霸思想演變 | 鄔昆如 | |
政大 | 博 | 吳春山 | 呂祖謙研究(中文系) | 戴君仁、何佑森 | |
臺大 | 博 | 梁庚堯 | 南宋的農村經濟 | 林瑞翰 | |
臺大 | 碩 | 石守謙 | 元代繪畫理論之研究 | 李霖燦、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吳保和 | 高克恭研究 | 楊雲萍、李霖燦 | |
1978 | 文化 | 博 | 卓用國 | 韓國高麗朝的教育演變及其受中國儒學的影響 | 蔣復璁、宋晞 |
東海 | 碩 | 蔡英文 | 北宋仁宗時代思想之研究 | 王德毅 | |
政大 | 碩 | 王春謀 | 朱熹詩集傳「淫詩」說之研究(中文系) | 朱守亮 | |
政大 | 博 | 董金裕 | 宋永嘉學派之學術思想 | 熊公哲、高明 | |
政大 | 博 | 權重達 | 資治通鑑對中韓學術之影響(中文系) | 熊公哲、高明、方豪 | |
臺大 | 碩 | 蔡玫芬 | 定窯瓷器之研究 | 譚旦冏、王德毅 | |
1979 | 政大 | 碩 | 黃海倫 | 十三世紀蒙古軍戰略戰術之研究(民族系) | 蔣緯國 |
政大 | 碩 | 胡鴻仁 | 宋代樞密院之研究(政治系) | 楊樹藩 | |
臺大 | 碩 | 金謂顯 | 契丹的東北政策——契丹與高麗女真關係之研究 | 陶晉生 | |
臺大 | 碩 | 許湘苓 | 元代墨竹畫之研究 | 譚旦冏 | |
1980 | 文化 | 博 | 朱重聖 | 北宋茶之生產、管理與運銷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蔣義斌 | 史浩研究——兼論南宋孝宗朝政局及學術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蔡慧瑛 | 論宋真宗「大中祥符」策略之運用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蔡尤惠 | 宋代福建路的對外關係 | 宋晞 | |
東海 | 碩 | 王明 | 宋高宗時代政局和擇相之關係 | 王德毅 | |
東海 | 碩 | 陳威徵 | 北宋之徵書與校理 | 楊家駱 | |
政大 | 碩 | 陳美圓 | 張載之禮學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師大 | 博 | 徐信義 | 碧雞漫志梭箋(中文所) | 高明、鄭騫 | |
臺大 | 博 | 黃寬重 | 南宋時代抗金義軍之研究 | 陶晉生、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嵇若昕 | 王冕與墨梅畫的發展 | 王德毅、李霖燦 | |
1981 | 文化 | 博 | 黃繁光 | 宋代民戶的職役負擔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林品香 | 我國歷代活字版印刷史研究 | 吳哲夫 | |
文化 | 碩 | 何智霖 | 南宋初年四川財經政策之演變 | 程光裕 | |
政大 | 博 | 任日鎬 | 宋代女詞人及其詞作之研究(中文系) | 鄭騫、蕭繼宗 | |
政大 | 碩 | 倪天蕙 |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(中文系) | 周何 | |
臺大 | 碩 | 劉靜貞 | 宋人的果報觀念 | 王德毅 | |
1982 | 文化 | 博 | 李美月 | 通鑑考異引書考 | 楊家駱 |
東海 | 碩 | 李紀祥 | 兩宋以來『大學』改本之研究 | 蔡仁厚 | |
政大 | 碩 | 咸賢子 | 劉後村年譜及其詞研究(中文系) | 李崇遠 | |
政大 | 博 | 鄭亞薇 | 南宋江湖詩派之研究(中文系) | 王夢鷗、羅宗濤 | |
政大 | 博 | 盧錦堂 | 太平廣記引書考(中文系) | 王夢鷗、羅宗濤 | |
政大 | 博 | 熊琬 |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(中文系) | 周邦道、曉雲法師 | |
臺大 | 碩 | 陳家秀 | 吳氏世襲武將與南宋四川政局的發展 | 趙雅書 | |
1983 | 文化 | 博 | 王明蓀 | 元代士人與政治 |
蔣復璁、宋晞、 札奇斯欽 |
文化 | 碩 | 韓桂華 | 論宋代官府工場之組織及其物料、工匠來源 | 朱重聖 | |
文化 | 碩 | 江天健 | 北宋陝西路貿易及商人活動 | 宋晞 | |
政大 | 碩 | 徐裕源 | 黃山谷詩研究(中文系) | 成惕軒、陳起鳳 | |
政大 | 碩 | 蔡榮婷 | 景德傳燈錄之研究:以禪師啟悟弟子之方法為中心(中文系) | 李豐楙 | |
政大 | 博 | 黃忠慎 | 宋代之詩經學(中文系) | 王靜芝、李威熊 | |
臺大 | 碩 | 朴恩和 | 宋代故事人物畫之研究 | 李霖燦 | |
臺大 | 碩 | 曹在松 | 孫復春秋尊王發微與北宋經史二學之演變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楊美莉 | 劉松年畫羅漢三軸之研究——兼論宋人之羅漢信仰 | 王德毅、李霖燦 | |
1984 | 文化 | 博 | 蔣義斌 | 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——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黃晴文 | 中國古代書院制度及其刻書探討 | 吳哲夫 | |
政大 | 碩 | 陳彩玲 | 南宋遺民詠物詞研究(中文系) | 尉素秋 | |
臺大 | 碩 | 何湘妃 | 南宋高孝兩朝王安石評價的變遷過程與分析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李今芸 | 宋遼貿易之研究 | 王德毅、劉翠溶 | |
臺大 | 碩 | 李慧淑 | 宋院體花鳥畫之研究——從徽宗及其畫院探風格轉變之關鍵 | 李霖燦 | |
臺大 | 碩 | 徐秉愉 | 宋高宗之對金政策——建炎元年至紹興十二年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葉煬彬 | 朱熹的政治生涯 | 王德毅 | |
1985 | 文化 | 博 | 陳信雄 | 澎湖宋元陶瓷初探 | 宋晞、譚旦冏 |
政大 | 碩 | 陳韻竹 | 歐陽脩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(中文系) | 簡宗梧 | |
政大 | 碩 | 潘玲玲 | 南宋遺民詩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趙國雄 | 兩宋孟子著述考(中文系) | 喬衍琯 | |
政大 | 碩 | 俞玄穆 | 宋代詠花詞研究(中文系) | 劉紀華 | |
政大 | 碩 | 吳萬居 | 宋代書院與宋代學術之關係(中文系) | 李威熊 | |
政大 | 博 | 張復華 | 北宋諫官制度之研究(政治系) | 張治安、遲景德 | |
臺大 | 碩 | 吳展良 | 朱子理學與史學研究 | 杜維運、阮芝生 | |
臺大 | 碩 | 李淑美 | 元朝吳鎮漁父圖之研究 | 石守謙 | |
1986 | 文化 | 碩 | 莫嘉廉 | 元代刻書研究 | 吳哲夫 |
政大 | 碩 | 文寬洙 | 范成大田園詩研究(中文系) | 黃志民 | |
政大 | 碩 | 楊玉成 | 二程弟子研究(中文系) | 黃俊郎 | |
政大 | 碩 | 鄭靖時 | 金代文學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博 | 王年双 | 洪邁生平及其夷堅志之研究(一) | 李威熊 | |
臺大 | 碩 | 成耆仁 | 韓國出土唐宋元陶瓷之研究 | 石守謙 | |
臺大 | 碩 | 金仁淑 | 宋代土地私有制與租佃制之探討 | 趙雅書 | |
臺大 | 碩 | 崔京玉 | 鄭樵通志之研究 | 王德毅 | |
1987 | 文化 | 碩 | 俞垣濬 | 北宋前期太湖流域賦稅之研究 | 宋晞 |
政大 | 碩 | 郭慶文 | 金、元之際中原知識階層及其對蒙古汗廷之影響(民族系) | 哈勘楚倫 | |
政大 | 碩 | 張秀惠 | 南宋古文評點研究(中文系) | 黃景進 | |
政大 | 碩 | 韓子峯 | 張載氣論研究(中文系) | 曾昭旭 | |
政大 | 碩 | 元鍾實 | 朱熹之心性論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徐慶源 | 四靈詩人研究(中文系) | 黃景進 | |
政大 | 碩 | 張立平 | 司馬溫公通鑑臣光曰研究(中文系) | 李威熊 | |
政大 | 博 | 王年双 | 洪邁生平及其夷堅志之研究(二) | 李威熊 | |
臺大 | 博 | 劉靜貞 | 北宋前期皇權發展之研究——皇帝政治角色的分析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王世宗 | 南宋高宗朝變亂之研究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薛慧蓉 | 倪瓚容膝齊圖之研究 | 石守謙 | |
1988 | 東海 | 碩 | 游惠遠 | 宋代婦女地位的研究 | 王德毅 |
政大 | 碩 | 黃金榔 | 西崑酬唱集之研究(中文系) | 朱自立 | |
臺大 | 碩 | 蕭公彥 | 禮學之內涵與北宋禮學的發展 | 王德毅 | |
1989 | 文化 | 博 | 江天健 | 北宋市馬之研究 | 宋晞 |
文化 | 博 | 姜吉仲 | 高麗與宋遼金關係之研究:以探討外交與貿易關係為主 | 宋晞 | |
文化 | 博 | 尹源鎬 | 元代棉花傳入高麗及其與朝鮮社會經濟之關係 | 宋晞 | |
東海 | 碩 | 蔡哲修 | 張浚的政治生涯 | 黃寬重、王德毅 | |
東海 | 碩 | 粘振和 | 北宋中期以後汴河的利用與管理(1608-1172) | 朱重聖 | |
政大 | 碩 | 黃瓊誼 | 二晏詞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師大 | 博 | 胡其德 | 蒙古帝國初期的政教關係 | 陳慶隆 | |
臺大 | 博 | 曹在松 | 葉適「經世」思想研究 | 王德毅 | |
1990 | 政大 | 碩 | 金永哲 | 碧山詞研究(中文系) | 劉紀華 |
政大 | 碩 | 夏健文 | 南宋永嘉永康學派之經世致用論(中文系) | 李威熊 | |
政大 | 碩 | 戴麗霜 | 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碩 | 蕭淳鏵 | 北宋「平淡」文學觀之研究(中文系) | 黃景進 | |
清華 | 碩 | 余國隆 | 樓錀年譜及其行誼 | 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沈建東 | 在天道與治道之間――論宋代天文機構及其陰陽職事 | 黃一農 | |
臺大 | 碩 | 郭芳楠 | 北宋禁軍士兵生活之研究 | 王德毅 | |
1991 | 文化 | 博 | 俞垣濬 | 南宋經界法的研究 | 宋晞 |
師大 | 碩 | 方震華 | 晚宋邊防研究(A.D. 1234-1275) | 黃寬重 | |
臺大 | 碩 | 沈宗憲 | 宋代的鬼與死後世界傳說 | 王德毅 | |
1992 | 文化 | 博 | 韓桂華 | 宋代綱運研究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許世融 | 宋代川鹽的生產管理運銷及其對社會經濟之影響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張珮玢 | 宋代的商業發展與商人地位之轉變 | 宋晞 | |
東海 | 碩 | 陳西園 | 北宋御史台析論 | 王明蓀 | |
政大 | 碩 | 周麗珠 | 《福樂智慧》中所反映的十一世紀維吾爾社會文化(民族系) | 黃啟輝 | |
政大 | 碩 | 歐陽宜璋 | 《碧巖集》點校(中文系) | 羅宗濤、陳良吉 | |
政大 | 碩 | 歐陽宜璋 | 《碧巖集》的語言風格研究──以構詞法為中心(中文系) | 羅宗濤、陳良吉 | |
政大 | 碩 | 林碧琴 | 聶崇義《三禮圖》研究(中文系) | 李威熊 | |
政大 | 碩 | 張新智 | 邵康節先天易學之歷史哲學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博 | 方俊吉 | 孟子學說及其在宋代振興之研究(中文系) | 王忠林、應裕康 | |
清華 | 碩 | 劉志鴻 | 宋代祠廟與祠祀――一個社會史的考察 | 黃敏枝 | |
臺大 | 碩 | 李錫全 | 南宋福建路的經濟活動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劉馨珺 | 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夏賢李 | 金代書法之蘇軾與米芾傳統 | 朱惠良 | |
1993 | 文化 | 碩 | 鄧淑鈴 | 宋代婚姻制度及其影響 | 宋晞 |
文化 | 碩 | 萬靄雲 | 宋代命婦之研究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溫玉玲 | 宋元時期銅錢外流之研究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陳郁玫 | 宋代客戶的由來及其社會地位 | 宋晞 | |
政大 | 碩 | 梁巧燕 | 楊龜山思想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湯倍禎 | 金履祥《濂洛風雅》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博 | 宋琫圭 | 朱子與李退溪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(政治系) | 楊樹藩、蔡茂松 | |
臺大 | 碩 | 甯慧如 | 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之演變 | 王德毅 | |
1994 | 中興 | 碩 | 林煌達 | 北宋吏制研究 | 王明蓀 |
政大 | 碩 | 周宜靜 | 高昌回鶻與西遼、蒙古的關係(民族系) | 劉義棠 | |
政大 | 碩 | 顏瑞宏 | 《突厥語大辭典》中詩歌與諺語之研究──探討十一世紀突厥人的社會文化(民族系) | 黃啟輝 | |
政大 | 碩 | 周杏芬 | 朱熹與書院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博 | 吳萬居 | 宋代三禮學研究(中文系) | 李威熊 | |
清華 | 碩 | 何晉勳 | 宋代地方士大夫家族勢力的構成――以鄱陽湖地區為例 | 黃寬重 | |
清華 | 碩 | 鄭桂瑩 | 元朝婦女的守節與再嫁:以律令為主的討論 | 洪金富 | |
臺大 | 碩 | 李明哲 | 宋初三朝政局之演進與學術變遷之關係 | 王德毅 | |
1995 | 中興 | 碩 | 湯佩津 | 宋代廣州的建置及其社會文化之研究 | 王明蓀 |
中興 | 碩 | 黃純怡 | 宋代行會之研究 | 王明蓀 | |
中興 | 碩 | 廖啟照 | 契丹建國前之社會結構 | 王明蓀 | |
中興 | 碩 | 鄭喜夫 | 鄭樵《通志‧氏族略》研究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博 | 劉振志 | 宋代國力研究:功利學派國家戰略思想與宋廷國策之探討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陳振盛 | 唐宋山水畫的景與觀 | 莊申慶 | |
政大 | 碩 | 陳鴻銘 | 辛姜詞比較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王素琴 | 蘇轍古文研究(中文系) | 何寄澎 | |
政大 | 碩 | 林翠玟 | 王安石《字說》之價值(中文系) | 周何 | |
師大 | 碩 | 劉佳玲 | 宋代巫覡信仰研究 | 梁庚堯 | |
清華 | 碩 | 鄒康達 | 虞允文的政治生涯 | 黃寬重 | |
清華 | 碩 | 程誌華 | 學術與政治:南宋「慶元黨禁」之研究 | 黃寬重 | |
清華 | 碩 | 曾冠雄 | 從化外到門戶――論政權南移與南宋廣西的發展 | 黃寬重 | |
清華 | 碩 | 鄭鳳凰 | 李銳對宋元算學的研究――從算書校注到算學創作 | 洪萬生 | |
臺大 | 碩 | 王啟屏 | 北宋士人生活 | 王德毅 | |
1996 | 中興 | 碩 | 簡裕龍 | 契丹與女真的統治關係研究 | 王明蓀 |
文化 | 博 | 崔京玉 | 唐宋史書的禮治思想—— 以《通典》與《資治通鑑》為中心 |
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姜克俊 | 契丹帝國之民族政策研究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碩 | 陳淑惠 | 宋代明州的海上商業發展——以日本、高麗二國為主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晏明強 | 晚宋社經困局與景定公田法研究(A.D.1208-1279) | 黃繁光 | |
政大 | 碩 | 張恭銘 | 黃勉齋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楊晉綺 | 《清真集》文體風格暨詞彙風格之研究──以構詞法為基本架構之詞彙研究(中文系) | 陳良吉、曹淑娟 | |
政大 | 碩 | 張清泉 | 北宋契嵩儒釋融會思想研究(中文系) | 李威熊 | |
清華 | 碩 | 王治平 | 蘇轍《古史》中的歷史思想 | 張元 | |
臺大 | 碩 | 陳元朋 | 兩宋的「尚醫士人」與「儒醫」: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陳雯怡 | 從制度與理念的互動看宋代教育的演變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簡杏如 | 宋代莆田方氏家族 | 梁庚堯 | |
1997 | 中興 | 碩 | 翁建道 | 北宋西北地區的鄉兵 | 王明蓀 |
中興 | 碩 | 簡雪玲 | 鄭樵《通志‧金石略》之研究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博 | 陳保銀 | 宋代商業信用憑證研究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陳秀娟 | 元初文人書畫家之研究 | 莊申慶 | |
政大 | 碩 | 包玉玲 | 張載人性論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具熙卿 | 宋代禪宗語錄被動式語法研究──以被字句、為字句為例(中文系) | 陳良吉、熊琬 | |
政大 | 碩 | 楊淳雅 | 劉客莊詩學研究(中文系) | 黃啟方 | |
政大 | 博 | 趙顯圭 | 朱熹人文教育思想之研究(教育系) | 曾春海、邱錦昌 | |
師大 | 博 | 陳君愷 | 宋代醫政之研究 | 杜正勝 | |
師大 | 碩 | 湯順禎 | 史實與理想:元代人物繪畫之研究 | 莊申慶 | |
師大 | 碩 | 汪柏年 | 元明之際江南的隱逸士人 | 林麗月 | |
臺大 | 博 | 邱仲麟 | 不孝之孝——隋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考察 | 徐泓 | |
1998 | 中興 | 碩 | 陳昭揚 | 金初漢族士人的政治參與 | 王明蓀 |
文化 | 碩 | 李少維 | 臺灣地區宋代理學學位論文引用文獻分析與特性研究:一九五八至一九九六年 | 林孟真 | |
文化 | 碩 | 張谷源 | 宋代鄉書手的研究 | 蔣義斌 | |
政大 | 碩 | 盧俐文 | 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清華 | 碩 | 王平宇 | 宋代婦女的佛教信仰――兼論士大夫觀點的詮釋與批評 | 黃寬重 | |
清華 | 碩 | 李宗翰 | 呂祖謙之歷史思想 | 張元 | |
清華 | 碩 | 張斐怡 | 元代江南書院的發展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張愛倫 | 宋代蘇州地區的佛教 | 黃敏枝 | |
1999 | 中興 | 碩 | 雷家聖 | 北宋前期文官考銓制度之研究 | 王明蓀 |
文化 | 博 | 李淑媛 | 唐宋家庭財產繼承之研究 | 王吉林 | |
政大 | 碩 | 巫穗雲 | 探陸王心學之內涵與異同(哲學系) | 曾春海 | |
政大 | 碩 | 李雲龍 | 蘇軾《東坡書傳》研究(中文系) | 李振興 | |
政大 | 博 | 張蜀蕙 | 書寫與文類:以韓愈詮釋為中心探究北宋書寫觀(中文系) | 黃啟方 | |
師大 | 博 | 沈宗憲 | 國家祀典與左道妖異――宋代信仰與政治關係之研究 | 王德毅 | |
清華 | 碩 | 唐惠美 | 元明之際士人出處之研究――以宋濂為例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吳雅婷 | 北宋士大夫的宦遊生活――蘇軾個案研究 | 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鄭銘德 | 忠孝世家:宋代吳越錢氏研究 | 黃寬重、張元 | |
臺大 | 碩 | 方儷璇 | 宋代浙東沿海的士大夫社會——以明、台、溫三州為中心 | 梁庚堯 | |
2000 | 中興 | 碩 | 張幸如 | 十至十二世紀初高麗與中國之外交關係――高麗對遼及北宋的外交政策 | 王明蓀 |
文化 | 碩 | 鄭丞良 | 胡安國春秋傳與公羊傳之比較研究 | 蔣義斌 | |
政大 | 碩 | 金春植 | 張載氣化論之結構──從張載反佛論談起(哲學系) | 高懷民 | |
師大 | 碩 | 胡國柱 | 從中古到近世的中國佛教「淨土思想」研究 | 陳豐祥 | |
臺大 | 碩 | 徐大川 | 宋至清初間的求子與不孕治療 | 韓復智 | |
2001 | 中正 | 博 | 林煌達 | 南宋吏制研究 | 毛漢光、王明蓀 |
中興 | 碩 | 胡惠鵬 | 宋代醫方之發展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博 | 張圍東 | 宋代《崇文總目》之研究 | 宋晞 | |
文化 | 博 | 林淑玲 | 陸心源及其《皕宋樓藏書志》史部宋刊本研究 | 劉兆祐 | |
文化 | 碩 | 鍾佳伶 | 宋代城市治安的管理與維護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邱佳慧 | 道學運動中的劉安世 | 蔣義斌 | |
政大 | 碩 | 施文蓓 | 張載的人文教育哲學(哲學系) | 曾春海 | |
政大 | 碩 | 李時燦 | 《醉翁談錄》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碩 | 葉虹汝 | 宋人小說中士人的科舉歷程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師大 | 博 | 楊宇勛 | 取民與養民:南宋人民和政府收支的互動關係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博 | 徐秀芳 | 宋代士族婦女的婚姻生活―― 以人際關係為中心 |
王德毅 | |
清華 | 碩 | 戴華芬 | 西湖的美麗與哀愁――試論南宋時期西湖旅遊的各式風貌 | 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洪麗珠 | 元代晚期朝廷的政爭――權力爭奪或意識型態衝突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林欣慧 | 蒙元時代關中士人的仕宦與社會生活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李如鈞 | 宋代土地交易之研究――以典為中心討論 | 張元、黃寬重 | |
臺大 | 博 | 劉馨珺 | 南宋縣衙的「獄訟」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陳祈安 | 宋代社會的命份觀念 | 梁庚堯 | |
2002 | 文化 | 博 | 李恩敬 | 高麗與北宋越窯青瓷之交流之研究 | 劉良佑 |
文化 | 碩 | 師瓊珮 | 朱子《家禮》對家的理解──以祠堂為探討中心 | 蔣義斌 | |
東海 | 碩 | 朱倍儀 | 宋代士人之義行 | 王德毅 | |
政大 | 博 | 艾文君 | 「誓書」與北宋對遼政策(政治系) | 張復華 | |
政大 | 博 | 崔在赫 |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博 | 徐慧鈺 | 林占梅園林生活之研究(中文系) | 黃志民 | |
政大 | 碩 | 陳靜琳 | 劉過《龍洲詞》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林孟蓉 | 普明〈十牛圖頌〉之研究(哲學系) | 林鎮國 | |
政大 | 碩 | 盧雯慧 | 陳亮《龍川詞》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林淑惠 | 蘇軾嶺南詩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黃夙慧 | 宋高宗朝詩歌中家國意識之探討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師大 | 碩 | 吳眉靜 | 宋代的漢「蠻」關係及其治理政策――以荊湖北路兩江地區為討論中心 | 廖隆盛 | |
清華 | 博 | 連瑞枝 | 王權、觀音與妙香古國:十至十五世紀雲南洱海地區的傳說與歷史 | 黃敏枝、魏捷茲 | |
清華 | 碩 | 廖懿姿 | 元末張士誠政權與淮東、浙西社會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蕭夙雅 | 禮與非禮:北宋士大夫對郊廟祭祀的議論 | 張元 | |
臺大 | 碩 | 顧立誠 | 唐宋之際自北向南的移民與其影響 | 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孟淑慧 | 朱熹及其門人的教化理念與實踐 | 梁庚堯 | |
2003 | 中興 | 博 | 黃純怡 | 宋代刑罰修正之研究 | 王明蓀 |
中興 | 碩 | 盧澤群 | 南宋兩浙路士大夫與祠廟信仰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碩 | 梁賢章 | 宋代邕宜融欽廉五州控管西南地區的軍事與經貿政策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謝孟俶 | 北宋院體書法研究 | 黃緯中 | |
文化 | 碩 | 侯怡利 | 北宋私人書畫收藏之研究 | 黃緯中 | |
政大 | 碩 | 蔡惠如 | 南宋的家族與賑濟:以建寧地區為中心的考察 | 梁庚堯、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宋仁正 | 宋代的西湖與杭州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朱曉娟 | 程朱學派與宋代婦女貞節觀之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邢莉麗 | 蘇軾黃州時期書蹟之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鄭文惠 | |
政大 | 碩 | 陳文慧 | 北宋前期貶謫詩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碩 | 林聆慈 | 東坡詩詞月意象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師大 | 博 | 王啟屏 | 宋代的食羊文化 | 王德毅 | |
師大 | 碩 | 郭麗雯 | 晚宋商業商人與政權 | 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陳嘉苓 | 宋代林木資源的耗損與保育 | 黃繁光 | |
清華 | 碩 | 林俊廷 | 理學與南宋初期的鄉賢祠 | 黃敏枝 | |
臺大 | 碩 | 上運天英光 | 北宋官員休假之研究—— 以文官公假為中心 |
王德毅 | |
臺大 | 碩 | 朱開宇 | 科舉社會、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——宋明間的徽州,1100~1644 | 梁庚堯 | |
2004 | 中正 | 博 | 湯佩津 | 北宋的南邊政策――以交趾為中心 | 毛漢光、王明蓀 |
中正 | 碩 | 張智瑋 | 北宋通判制度之研究 | 梁庚堯、林冠群 | |
文化 | 博 | 陳俊良 | 朱熹《論語集注》的思想史分析 | 蔣義斌 | |
文化 | 碩 | 陳鏡光 | 范祖禹《唐鑑》研究 | 蔣義斌 | |
佛光 | 碩 | 蔡松林 | 宋代的俠士 | 王明蓀 | |
東吳 | 碩 | 古欣芸 | 吳潛與南宋理宗朝政治 | 王德毅 | |
政大 | 碩 | 宋仁正 | 宋代的西湖與杭州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蔡惠如 | 南宋的家族與賑濟:以建寧地區為中心的考察 | 梁庚堯、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邱創華 | 林景熙及其詩文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吳明峰 | 張載《正蒙》天道論及其闢佛之理論效力(哲學系) | 曾春海 | |
政大 | 碩 | 陳玉蓉 | 歐陽脩與王安石墓誌銘研究──以韓愈文體改創為中心的討論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碩 | 陳英傑 | 宋代「詩學盛唐」觀念的形成與內涵(中文系) | 黃景進 | |
政大 | 碩 | 李佩如 | 北宋黨爭對蘇轍文學創作的影響(中文系) | 王文顏 | |
政大 | 碩 | 劉儒鴻 | 宋人對文道關係的論辯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師大 | 博 | 雷家聖 | 宋代監當官體系之研究 | 廖隆盛、王明蓀 | |
臺大 | 碩 | 余玥貞 | 唐宋時期的茶知識與飲茶文化 | 杜正勝 | |
2005 | 中正 | 博 | 甯慧如 | 南宋儒者的入仕與教學――特別關注道家學的雙重實踐 | 王德毅、廖幼華 |
中正 | 碩 | 吳修安 | 三至十世紀福建開發之研究 | 廖幼華 | |
文化 | 博 | 翁建道 | 北宋出征行營之研究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碩 | 楊佳正 | 宋代茶碗研究 | 王大智 | |
文化 | 碩 | 林加豐 | 宋代邸店研究 | 韓桂華 | |
政大 | 碩 | 姚政志 | 南宋福州民間信仰的發展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關凱元 | 從言語到文字誹謗論唐宋間誹謗法之演變 | 黃源盛 | |
政大 | 碩 | 黎采綝 | 黃庭堅七言律詩音韻風格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竺家寧 | |
政大 | 碩 | 洪鳴谷 |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(中文系) | 鄭文惠 | |
政大 | 碩 | 黃瀚儀 | 宋儒道統思想之研究(中文系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博 | 謝敏玲 | 韓愈之古文變體研究(中文系) | 張雙英、王基倫 | |
師大 | 碩 | 彭慧雯 | 北宋幕職州縣官之研究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褚詩詩 | 帝師與北宋政治――以畢士安與韓維為例 | 廖隆盛 | |
清華 | 碩 | 徐欣薰 | 元代集慶城──從政治、經濟、社會三面向探討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范洋達 | 元代的地方獄政初探 | 洪金富、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洪誠志 | 宋代地方公共事務:以台州、溫州為例 | 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劉儀秀 | 南宋陸門學者的教化理念與實踐 | 張元 | |
臺大 | 碩 | 李長遠 | 北宋理學「性與天道」思想的淵源初探 | 吳展良 | |
臺大 | 碩 | 陳偉強 | 中國近世政治正當性思想的形成初探——以唐中葉至北宋士人的政治思維為中心 | 吳展良 | |
2006 | 文化 | 博 | 邱佳慧 | 《諸儒鳴道》與道學之再檢討 | 蔣義斌 |
文化 | 博 | 萬靄雲 | 宋代的消防體系與文化 | 宋晞 | |
東吳 | 碩 | 鄭勝雄 | 元代地震的研究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張哲維 | 宋代建茶的生產與運銷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曾小瓔 | 南宋地方社會勢力的研究:以福建路佛教與地方菁英為中心 | 沈宗憲 | |
政大 | 碩 | 林柏州 | 北宋宰相與三司之關係(政治系) | 張復華 | |
政大 | 碩 | 蔡孟芳 | 蘇軾詩中的生命觀照(中文系) | 黃景進 | |
政大 | 碩 | 陳盈瑞 | 宋代王霸思想研究──以心性觀點為主軸的探討(中文系) | 林啟屏 | |
政大 | 碩 | 楊子萱 | 《東坡易傳》研究(哲學系) | 曾春海 | |
政大 | 博 | 吳淨騁 | 論「開端」──張載《正蒙》與黑格爾《邏輯學》中「有」、「無」論之對比(哲學系) | 彭文林 | |
政大 | 博 | 陳佳銘 | 朱子理氣論在儒家形上體系中的定位問題(哲學系) | 曾春海 | |
師大 | 碩 | 陳玫旭 | 五代北宋時期河東地區研究 ――以軍政為考察中心 |
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張志強 | 宋代對蝗災的認識與回應 | 葉鴻灑、黃繁光 | |
清華 | 博 | 陳昭揚 | 征服王朝下的士人──金代漢族士人的政治、社會、文化論析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陳志銘 | 元代荒政之研究──以水旱災為例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李靜茹 | 宋代婦女的人身買賣 | 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徐維里 | 元明鼎革與詩僧命運:以見心來復為例 | 黃敏枝 | |
臺大 | 博 | 張文昌 | 唐宋禮書研究——從公禮到家禮 | 高明士 | |
臺大 | 博 | 黃玫茵 | 唐宋間長江中下游新興官僚研究(755~ 960A.D.) | 高明士 | |
臺大 | 碩 | 蔡文地 | 宋代勸農文之研究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江筱婷 | 宋代地方官的教化活動——以兩浙路地區為考察中心 | 梁庚堯 | |
2007 | 中正 | 碩 | 曾京賢 | 宋代婦女犯罪問題 | 楊宇勛 |
中興 | 博 | 簡雪玲 | 南宋浙東諸子之歷史思想 | 王明蓀 | |
中興 | 碩 | 紀宇謙 | 前後蜀創業集團暨中央權力結構之研究 | 王明蓀 | |
中興 | 碩 | 卓季志 | 《後漢紀》與袁宏之史學及思想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博 | 趙太順 | 蘇軾及其書學 | 宋晞 | |
文化 | 博 | 鍾佳伶 | 宋代弓手研究 | 宋晞 | |
文化 | 碩 | 李怡靜 | 兩宋園林的文化與政治 | 盧建榮 | |
成大 | 博 | 蕭百芳 | 南宋道教的「洞天福地」研究 | 丁煌 | |
成大 | 博 | 曾金蘭 | 宋代丹道南宗發展史研究──以張伯端與白玉蟾為中心 | 丁煌 | |
成大 | 碩 | 徐駿豪 | 唐宋朝代至1950年代龍骨水車的發展與運用──以江蘇為考察重心 | 林聰益 | |
東吳 | 碩 | 葉威伸 | 從宋人筆記、家訓看宋代士人的家庭教育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林曉其 | 元代文人養生文化的研究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陳佑昌 | 呂祖謙左傳人物評論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葉祝滿 | 性別與認同──李清照其人其詞的創作與接受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鄭文惠 | |
政大 | 碩 | 賀淑芳 | 由唐迄宋的迷樓研究──迂迴與幻象(中文系) | 鄭毓瑜 | |
政大 | 碩 | 宋凱琳 | 以優選理論看姜夔入樂詩詞(語言所) | 蕭宇超 | |
師大 | 博 | 何淑宜 | 士人與儒禮:元明時期祖先祭禮之研究 | 林麗月 | |
師大 | 碩 | 許家銘 | 翰林學士與北宋政治關係之研究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藍朝金 | 金夏關係之研究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楊貞莉 | 北宋士大夫的城居與生活 | 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李光懋 | 金代前期軍事制度形成之研究 ――11~12世紀中的重要過程 | 楊育鎂 | |
淡江 | 碩 | 徐尚豪 | 宋代的精怪世界――從傳說表述到信仰生活的探討 | 黃繁光 | |
清華 | 碩 | 吉野正史 | 元代東北政治──以權力關係為中心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林欣蓉 | 元代家法中的女性角色:以《鄭氏規範》為例 | 洪金富、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熊慧嵐 | 宋代蘇州吳學的經營及其發展趨勢 | 張元、黃寬重 | |
清華 | 碩 | 黃靖玫 | 陸游《入蜀記》探討──兼談南宋的日記式遊記 | 黃敏枝 | |
臺大 | 博 | 吳雅婷 | 移動的風貌——宋代旅行活動的社會文化內涵 | 梁庚堯 | |
2008 | 中正 | 碩 | 陳聖宗 | 宋夏邊境堡寨形式與防線變化關係之研究──以鄜延、環慶、涇原三路中心 | 廖幼華 |
中興 | 博 | 廖啟照 | 征服或擴大――遼朝的政治結構與國家形成 | 王明蓀 | |
中興 | 碩 | 傅光森 | 元朝中葉中央權力結構與政治生態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博 | 鄭丞良 | 南宋明州先賢祠研究 | 蔣義斌 | |
文化 | 博 | 王琦 | 元代的儒學教官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碩 | 曾威智 | 宋代毛皮貿易 | 韓桂華 | |
文化 | 碩 | 萬國平 | 宋代救災文化研究 | 盧建榮 | |
佛光 | 碩 | 陳育源 | 宋仁宗時期對夏戰爭之議論 | 王明蓀 | |
佛光 | 碩 | 陳燕菁 | 宋代婦女服飾研究 | 王明蓀 | |
佛光 | 碩 | 李祖恩 | 從歷史書寫看唐宋間的官方法律文化 | 盧建榮 | |
東吳 | 碩 | 陳姿螢 | 方大琮與《鐵庵集》研究 | 黃寬重 | |
東海 | 碩 | 劉穎梅 | 宋代鎮江的經濟地位及其發展 | 王明蓀 | |
政大 | 碩 | 張智欣 | 王若虛《史記辨惑》之研究(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班) | 王文顏 | |
政大 | 碩 | 秦泉萍 | 歐陽脩詩詞比較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羅宗濤 | |
政大 | 碩 | 李函香 | 歐陽脩儒學思想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杞怡靜 | 張栻《癸巳論語解》心性意涵之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黃文奇 | 宋明儒學「良知/知覺」之辨研究(中文系) | 李明輝 | |
政大 | 碩 | 王志瑋 | 黃榦、陳淳對朱學的繼承與發展研究(中文系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張晶晶 | 司馬光哲學研究──以荀學與自然氣本論為進路(中文系) | 劉又銘 | |
政大 | 博 | 朴俊秀 | 歐陽脩詩文改革之研究(中文系) | 羅宗濤 | |
師大 | 碩 | 顏汝庭 | 北宋天人感應政治思想之研究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傅莉芬 | 北宋時期福建路的社會變遷 | 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林鴻偉 | 北宋文人飲食觀流變 | 黃繁光 | |
淡江 | 碩 | 陳怡妃 | 宋代的婚姻衝突―― 以婦女為探討中心 |
黃繁光 | |
清華 | 博 | 張斐怡 | 蒙元時期的家庭與法律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博 | 鄭銘德 | 義利之間:宋代士大夫眼中的富民 | 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洪欣怡 | 元代漢人贅婚研究 | 洪金富、黃敏枝 | |
清華 | 碩 | 洪婉芝 | 南宋初年(1127-1141)淮南地區的防禦經營 | 張元 | |
清華 | 碩 | 許正弘 | 元代原廟制度初探:以太禧宗禋院為中心 | 黃敏枝、洪金富 | |
清華 | 碩 | 蘇健倫 | 晚唐至北宋陳州符氏將門研究 | 黃寬重、黃敏枝 | |
臺大 | 碩 | 郭恩秀 | 內修外攘——張栻的治學與從政 | 梁庚堯 | |
2009 | 中興 | 碩 | 陳正庭 | 賈似道與晚宋政局研究 | 王明蓀 |
文化 | 碩 | 黃藍婷 | 宋代士人香文化研究 | 黃緯中 | |
文化 | 碩 | 趙婉君 | 宋代襄陽地區區域研究——以社會文化為探討中心 | 韓桂華 | |
文化 | 碩 | 褚文哲 | 唐宋文史作家對唐中宗公共形象的塑造(720?-1110) | 盧建榮 | |
東吳 | 碩 | 柯弘彥 | 宋代廂軍的職務功能及其類型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彭進專 | 宋代個人衛生文化的研究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江佳芳 | 蘇軾詩歌神話運用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高莉芬 | |
政大 | 碩 | 黃聖傑 | 論「心」朱熹哲學中的地位與發展(哲學系) | 劉述先 | |
政大 | 碩 | 趙修霈 | 宋代傳奇小說傳奇手法研究(中文系) | 王國良 | |
政大 | 碩 | 宋志遠 | 論「弱國」長期維持和平戰略模式──以北宋澶淵之盟為例(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) | 邱坤玄 | |
政大 | 碩 | 蔡竺君 | 在正統與異端之間:從《夷堅志》看江西地區祠廟信仰與儒道關係,998-1224 | 謝世維 | |
政大 | 碩 | 徐欣宇 | 南宋福建久喪不葬研究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歐朝榮 | 宋初智圓與契嵩對儒學的回應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劉其昌 | 7-12世紀「黔中」政治空間的演變 | 王德權、劉馨珺 | |
政大 | 博 | 李沛鑫 | 宋代諫官御史化問題之研究(政治系) | 張復華 | |
淡江 | 碩 | 楊景森 | 北宋東宮官之研究 | 林煌達 | |
淡江 | 碩 | 劉川豪 | 宋高宗朝宋金水戰(1127-1162) | 黃繁光 | |
淡江 | 碩 | 周國勛 | 元代前期(1277~1307)江浙地區海商勢力之研究――以太倉朱清、張瑄家族與澉浦楊發家族為例 | 楊育鎂 | |
淡江 | 碩 | 李仲頎 | 北宋環衛官之研究 | 林煌達 | |
清華 | 碩 | 詹苡萱 | 以宋代解剖圖──《歐希範五臟圖》、《存真圖》看中國解剖學的發展 | 張元、李建民 | |
清華 | 碩 | 吳致融 | 陸學為體,朱學為用:從「工夫」論吳澄 | 胡其德、鐘月岑 | |
嘉大 | 碩 | 柯懷淨 | 宋代家產訴訟中的婦女 | 阮忠仁 | |
臺大 | 博 | 楊俊峰 | 唐宋之間的國家與祠祀——兼論祠祀的「中心化」 | 陳弱水 | |
臺大 | 碩 | 吳立仁 | 中唐至北宋前期韓愈形象的歷史演變 | 吳展良 | |
臺大 | 碩 | 張維玲 | 從南宋中期反近習政爭看道學型士大夫對「恢復」態度的轉變(1163~1207)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童永昌 | 「志於便民」:北宋熙寧至元祐時期的民情與朝議攻防(1069-1094) | 梁庚堯 | |
2010 | 中興 | 碩 | 王聯台 | 南唐的外交關係 | 王明蓀 |
文化 | 碩 | 黃偉廷 | 唐宋姦罪研究 | 桂齊遜 | |
文化 | 碩 | 張煥裕 | 宋代造船業研究 | 韓桂華 | |
東吳 | 碩 | 張家瑋 | 宋代士人與地方關係之研究――以江西吉州地區為例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幸宜珍 | 北宋救災執行的研究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張盈婕 | 《雲齋廣錄》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胡衍南 | |
政大 | 碩 | 林怡君 | 文天祥儒學思想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紀祝華 | 辛稼軒俳諧詞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侯雅文 | |
政大 | 碩 | 吳依凡 | 《三經新義》與王安石新學的形成(中文系) | 車行健 | |
政大 | 碩 | 梁巧燕 | 「理一分殊」在宋代的詮釋模式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碩 | 杜皖琪 | 從蘇軾黃州詞論其思想境遇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朱妤 | 張先及其詩詞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廖婉茹 | 金代中葉大定、明昌年間(1161-1196)文士詞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碩 | 呂宜軒 | 呂祖謙的舉業教學(中文系)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林偉煌 | 南宋前期的財政策略 | 劉祥光 | |
師大 | 碩 | 陳定揚 | 南宋的海權概念與實際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李瑞川 | 南宋時期四川軍政政策之研究――以四川防禦體系為討論中心 | 廖隆盛 | |
清華 | 博 | 洪麗珠 | 元代縣級官員群體研究 | 蕭啟慶 | |
清華 | 碩 | 陳怡如 | 《元史》〈后妃傳〉與〈后妃表〉證補 | 洪金富、毛傳慧 | |
清華 | 碩 | 黃亭惇 | 章如愚與《群書考索》中的人物與制度 | 張元 | |
清華 | 碩 | 黃俊達 | 元代醫事制度研究 | 毛傳慧 | |
嘉大 | 碩 | 蔡佳純 | 宋代的民間信仰與妖教變亂 | 劉馨珺、黃阿有 | |
臺大 | 碩 | 張瑞芳 | 鄭克與《折獄龜鑑》 | 梁庚堯 | |
2011 | 中興 | 博 | 蔡哲修 | 宋代吉州士族與地方社會研究 | 王明蓀 |
文化 | 碩 | 孫建琪 | 蒙元與高麗的交聘制度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碩 | 曹文瀚 | 宋金時期山東地區的社會與文化 | 韓桂華 | |
成大 | 碩 | 林馨儀 | 中國傳統養生――以北宋蘇軾為例 | 江達智 | |
東吳 | 碩 | 汪育正 | 從《劍南詩稿》論陸游的飲食生活 | 蔣武雄 | |
東吳 | 碩 | 謝佳妤 | 蘇軾備荒賑災研究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劉鎧銘 | 從朱熹的「太極」思想論「心」的意義與地位(哲學系) | 何淑靜 | |
政大 | 碩 | 林怡劭 | 論唐宋時期詞體婉約本色的建構(中文系) | 廖棟樑 | |
政大 | 博 | 陳英傑 |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「盛唐」觀念析論(中文系) | 黃景進 | |
師大 | 博 | 詹恩勝 | 元明至清初雲南地區貝幣與銅錢文化之變遷 | 莊吉發 | |
師大 | 碩 | 張慧玲 | 張方平與北宋中期政治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鄧智睿 | 天下一家到一家天下──以唐宋廟議與君位強化為中心的討論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黃莉雯 | 家族、地理與書院:以宋代湖湘學派的發展為中心 | 李弘祺、黃克武 | |
淡江 | 碩 | 王君鑫 | 宋代謫宦之研究――以海南流放文化為中心 | 王樾 | |
淡江 | 碩 | 郝崇植 | 南宋初年(1127-1141)政局與轉運司職權的轉變 | 黃繁光 | |
清華 | 碩 | 邱逸凡 | 蒙元前期(1233-1307)的京兆府學──儒戶考試、吏制考試與統治階層建構文治形象 | 李弘祺、李卓穎 | |
嘉大 | 碩 | 李永任 | 宋代趙汝愚之研究 | 阮忠仁 | |
臺大 | 碩 | 吳挺誌 | 北宋中後期的文臣統兵:以陝西沿邊五路經略安撫使為例(1038~1100) | 梁庚堯 | |
2012 | 中正 | 碩 | 黃如漸 | 宋朝冥界組織 | 楊宇勛 |
中正 | 碩 | 陳穎瑩 | 宋代張王信仰研究 | 楊宇勛 | |
中正 | 碩 | 楊博淳 | 損有餘補不足:宋朝義倉研究 | 楊宇勛 | |
中正 | 碩 | 洪倖珠 | 宋朝兒童收養 | 楊宇勛 | |
文化 | 博 | 王明 | 南宋宰相群體之研究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博 | 張禮權 | 論荊浩《筆法記》對北宋畫壇之影響 | 王吉林 | |
北大 | 碩 | 洪銘聰 | 南宋家廟制的發展 | 蔣義斌 | |
成大 | 碩 | 徐雅蘭 | 歷史記憶與歷史書寫――試論唐宋士人筆下的太平公主 | 劉靜貞 | |
成大 | 碩 | 詹璧瑛 | 潘自牧與《記纂淵海‧閫儀部》中的女性形象 | 劉靜貞 | |
成大 | 碩 | 黃才鋒 | 貞節抑或貞潔?――宋人筆下的女性身體與道德書寫 | 劉靜貞 | |
成大 | 碩 | 黃子瑞 | 宋代交易中的牙人──仲介的社會意義及其評價 | 劉靜貞 | |
東吳 | 碩 | 張代親 | 南宋范成大使金研究 | 蔣武雄 | |
東吳 | 碩 | 羅晏松 | 元代官吏懲戒制度研究 | 陶晉生 | |
政大 | 碩 | 楊乃雯 | 南宋騷體賦之植物題材研究(中文系) | 陳成文 | |
政大 | 碩 | 白依渟 | 柳永詞與元祐詞壇之關係析論(中文系) | 侯雅文 | |
政大 | 碩 | 莊士杰 | 朱陸之辯──朱、陸學術交遊的考察與檢討(中文系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博 | 廖育菁 | 王安石《詩經新義》研究(中文系) | 董金裕 | |
政大 | 博 | 楊子萱 | 程朱易之天人關係對比研究(哲學系) | 曾春海 | |
師大 | 碩 | 王信杰 | 元代刑罰制度研究──以五刑體系為中心 | 陳登武 | |
師大 | 碩 | 趙士弘 | 唐末到北宋中葉兵變性質演變的研究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王雅麗 | 遼夏關係對宋夏和戰的影響 | 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曾斌涵 | 宋代人力女使與雇主間之法律關係 | 黃繁光 | |
清華 | 碩 | 謝安 | 醫者意也與即方用藥──唐宋時期的士人尚醫與醫病關係 | 鐘月岑 | |
臺大 | 博 | 李如鈞 | 學校、法律、地方社會——宋元的學產糾紛與訴訟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陳冠宇 | 宋代的地方攝官問題 | 梁庚堯 | |
2013 | 文化 | 博 | 段承恩 | 宋對遼的邊防政策與設施 | 王明蓀 |
文化 | 碩 | 梅哲浩 | 南宋宗室與包容政治 | 韓桂華 | |
東吳 | 碩 | 何欣隆 | 北宋文人飲食文化――以梅堯臣詩文為例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王子涵 | 宋代娛樂生活――瓦舍文化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蔡佩珈 | 歐陽修的飲茶生活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陳家弘 | 「大裨聖教」或「牧豬奴戲」?宋代博弈文化研究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高莞婷 | 稼軒詞園林建築書寫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林佳蓉 | |
政大 | 碩 | 游經順 | 丁易東易學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睿宏 | |
政大 | 碩 | 邱仲勇 | 北宋五臺山「文殊顯化」感應研究(中文系) | 丁敏 | |
政大 | 碩 | 黃雅萱 | 歐陽脩「以詩為文」研究(中文系) | 許東海 | |
政大 | 碩 | 陳依潔 | 李綱梁谿詞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博 | 陳念先 | 蘇轍《春秋集解》研究(中文系) | 葉國良 | |
政大 | 博 | 高振宏 | 宋、元、明道教酆岳法研究(中文系) | 李豐楙、蔡欣欣 | |
師大 | 碩 | 廖健凱 | 權相秉國── 史彌遠掌政下之南宋政局 |
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許瑞敏 | 宋代州郡推官之研究 | 林煌達 | |
清華 | 碩 | 劉紹萱 | 元代服飾研究 | 尚剛、李弘祺 | |
清華 | 碩 | 吳政龍 | 馬端臨《文獻通考》的歷史編纂與歷史思想 | 李弘祺 | |
彰師 | 碩 | 蔡佩芬 | 從范成大詩文談南宋時人的地理認識 | 甯慧如 | |
臺大 | 碩 | 毛元亨 | 宋代江浙的稻米徵買時程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黃庭碩 | 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政治——以楊吳、南唐為中心 | 陳弱水 | |
2014 | 中正 | 碩 | 成政育 | 西元前四世紀至十世紀漢中地位之轉變 | 廖幼華 |
文化 | 博 | 蔡松林 | 宋代的游民問題研究 | 王明蓀 | |
東吳 | 碩 | 侯欣妘 | 南宋時期荔枝的流通──以臨安為核心 | 劉祥光、黃兆強 | |
政大 | 碩 | 林冠成 | 唐北宋科舉取士議論研究:制度原理的側面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紀晏如 | 二程政治思想的構成體系及其歷史背景 | 吳展良 | |
政大 | 碩 | 黃鈺翔 | 王安石經學思想的內涵暨其演變(哲學系) | 張永儁 | |
政大 | 碩 | 薛侑芩 | 柳永詞的意義及其影響之研究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博 | 沈秀蓉 | 黃庭堅古文風格特質與體類新異研究(中文系) | 何寄澎 | |
政大 | 博 | 吳略余 | 朱熹四書體系的心性論述與成德工夫(中文系) | 林啟屏 | |
政大 | 博 | 周欣婷 | 朱熹《易》學研究──尊經與崇理的交融(中文系) | 林麗真 | |
師大 | 碩 | 林思任 | 契丹與五代中原政權的和戰關係──以北亞遊牧民族征服觀的消長為中心 | 廖隆盛 | |
清華 | 碩 | 洪已佳 | 宋代〈弟子職〉研究 | 李弘祺、廖咸惠 | |
嘉大 | 碩 | 林矩仰 | 元朝黃河流域降水與氣溫資料之重建 | 談珮華 | |
臺大 | 博 | 胡雲薇 | 延續與斷裂——唐宋之間北方的士人研究 | 陳弱水、甘懷真 | |
臺大 | 碩 | 宋彥陞 | 以儒為帥:北宋統兵文臣傳統的建立(1004-1085) | 方震華 | |
臺大 | 碩 | 許芝瑋 | 宋代官員的丁憂與起復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楊承叡 | 宋代官員對於農業依賴商業的認知——農本主義的反思 | 梁庚堯 | |
2015 | 中正 | 碩 | 宋品璇 | 宋朝都城節慶社會性 | 王明蓀、楊宇勛 |
中興 | 碩 | 劉昌煬 | 從文意到墨韻:蘇軾的美學思想探微 | 劉瑞寬 | |
文化 | 博 | 曹文瀚 | 金代華北社會動亂研究 | 王明蓀 | |
成大 | 碩 | 蔡傳宜 | 宋代入道女性形象與社會關係:以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》仙傳為例 | 丁煌 | |
東吳 | 碩 | 吳炯漢 | 南宋建都臨安探究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蔡弘道 | 宋人休閒生活中的動物遊賞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碩 | 蔡宗穎 | 呂夷簡與慶曆前期的政治衝突 | 劉祥光 | |
師大 | 碩 | 張哲翰 | 「任人」與「任法」:晚明士人的王安石論 | 林麗月 | |
清華 | 碩 | 陳柏勳 | 天慶觀、道書與道服:宋代士人生活中的道教世界 | 廖咸惠 | |
臺大 | 博 | 李長遠 | 融道入儒:唐宋思想轉型期間的士人與道家傳統 | 吳展良 | |
臺大 | 博 | 張維玲 | 經典詮釋與權力競逐:北宋前期「太平」的形塑與解構(960-1063) | 梁庚堯 | |
臺大 | 碩 | 胡芷嫣 | 敘事作為歷史:公元1126年姚平仲劫寨事件 | 宋家復 | |
臺大 | 碩 | 許滸 | 全體大用:朱子道學之基本構成方式 | 吳展良 | |
2016 | 中興 | 碩 | 劉奉一 | 宋代四川的產茶與飲茶 | 王明蓀 |
中興 | 碩 | 蔡佳乘 | 元代三皇廟學研究 | 王明蓀 | |
文化 | 碩 | 黃耀慶 | 宋代帝后的喪禮 | 韓桂華 | |
北大 | 碩 | 周余霑 | 宋仁宗朝御史中丞研究 | 蔣義斌 | |
東吳 | 碩 | 曾泳玹 | 宋代士人弈棋研究 | 蔣武雄 | |
東吳 | 碩 | 林執中 | 黃庭堅的飲食生活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博 | 方諾 | 北宋道士陳景元身心修煉思想研究(中文系) | 鄭燦山 | |
師大 | 碩 | 林秋均 | 奸相或能臣:章惇與哲宗後期紹述新政之研究 | 廖隆盛 | |
淡江 | 碩 | 張耀中 | 北宋元符上書始末探析 | 林煌達 | |
清華 | 博 | 許凱翔 | 唐宋時期蜀地的廟市 | 李貞德 | |
清華 | 碩 | 張菁育 | 宋代的人鬼關係──以家庭為中心的探討 | 廖咸惠 | |
臺大 | 博 | 吳修安 | 唐宋時期鄱陽湖流域的環境變遷與地域社會 | 陳弱水 | |
臺大 | 博 | 吳國聖 | 蒙古帝國王族世系譜研究 | 甘懷真、張廣達 | |
臺大 | 碩 | 蘇育成 | 從再起到挫折——兩宋之交舊黨復權的政治史考察(1104-1142) | 方震華 | |
2017 | 東吳 | 碩 | 張晏行 | 中國蹴鞠的演變──以漢、唐、宋為主 | 蔣武雄 |
東吳 | 碩 | 王澤民 | 金朝名將完顏宗弼之研究 | 陶晉生 | |
東吳 | 碩 | 林建安 | 北宋中後期士人宦遊飲食生活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博 | 姚政志 | 宋代東嶽信仰研究 | 劉祥光 | |
師大 | 碩 | 莊郁麟 | 存史與失節:危素(1303-1372)歷史評價探析 | 林麗月 | |
清華 | 博 | 許正弘 | 元朝的太后、官署與政治 | 洪金富、毛傳慧 | |
清華 | 碩 | 林正章 | 元末明初「民族政策」演變下的西域人──中國猶太人的再思考 | 毛傳慧 | |
清華 | 碩 | 趙子璇 | 北宋士人群體醫藥知識組建 | 廖咸惠 | |
清華 | 碩 | 羅文筆 | 儒釋之間──宋代女性墓誌中的「誦讀佛書」 | 廖咸惠 | |
嘉大 | 碩 | 陳昱秀 | 唐代迄清代茶文化兼論其傳播日本之研究 | 施永歆 | |
嘉大 | 碩 | 賴智榮 | 元朝長江流域氣候與災害特徵之重建 | 談珮華 | |
臺大 | 碩 | 郭瑞音 | 南宋時期秦檜評價的演變 | 方震華 | |
2018 | 成大 | 碩 | 何盈瑩 | 試論朱熹的讀書方法 | 劉靜貞 |
政大 | 碩 | 郭偉倫 | 《于湖詞》語言風格研究(中文系) | 竺家寧 | |
師大 | 碩 | 歐陽儀 | 北宋時期嶺南地區的文教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 | 廖隆盛 | |
師大 | 碩 | 王敏安 | 北宋母后聽政及其與士大夫的政治關係——以劉太后與高太皇太后為探討中心 | 廖隆盛 | |
嘉大 | 碩 | 范惠珍 | 五代後梁及後唐正統性探討 | 李明仁 | |
臺大 | 碩 | 鄭庭鈞 | 《近思錄》與朱熹思想的發展 | 宋家復 | |
2019 | 中正 | 碩 | 謝承宇 | 李曾伯研究 | 楊宇勛 |
中正 | 碩 | 林君憲 | 化龍施雨──宋代蜥蝪神之信仰 | 楊宇勛 | |
文化 | 碩 | 蘇曉芬 | 金代婦女地位研究三題 | 王明蓀 | |
北大 | 碩 | 沈鈺君 | 王旦與真宗朝的政治實踐――祖宗之法的再思考 | 蔣義斌 | |
成大 | 碩 | 黃鐙儀 | 教養公主――從北宋公主的政治身分和社會角色考察 | 劉靜貞 | |
東吳 | 碩 | 陳昱宗 | 從唐宋筆記小說論龍的形與變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博 | 崔玲 | 十-十一世紀中期入遼漢人大族墓誌與壁畫文化研究 | 張廣達、朱靜華 | |
政大 | 博 | 吳承翰 | 政策‧思想‧地域空間:7-11世紀中國貨幣經濟的變遷 | 許倬雲、王德權 | |
政大 | 碩 | 林明 | 從四明墓誌看宋代平民家族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顏思榛 | 趙汝楳易學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睿宏 | |
政大 | 碩 | 范君珮 | 劉敞律賦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成文 | |
政大 | 碩 | 張嚳桓 | 真德秀《四書集編》思想研究(中文系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曹姮 | 時間意識與抒情精神:蘇軾詩歌研究(中文系) | 廖棟樑 | |
政大 | 碩 | 李冀 | 李覯哲學研究──以荀學為詮釋進路(中文系) | 劉又銘 | |
政大 | 博 | 梁評貴 | 五代至宋初邊塞詩研究(中文系) | 黃奕珍 | |
臺大 | 碩 | 黃子瑋 | 宋代筆記的編纂操作——以《東齋記事》、《澠水燕談錄》以及《蘆浦筆記》為中心 | 宋家復 | |
臺大 | 碩 | 黃鈺棠 | 唐末五代女性的政治活動(875-960) | 方震華 | |
2020 | 文化 | 博 | 梅哲浩 | 南宋臨安知府研究 | 王明蓀 |
政大 | 碩 | 陳湘楹 | 北宋禽鳥賦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成文 | |
政大 | 碩 | 謝幸芬 | 饒魯四書學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莊梅秀 | 北山與雙峰《四書》詮釋比較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逢源 | |
政大 | 碩 | 陳孟言 | 《太平廣記》中鏡子書寫研究(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) | 陳睿宏 | |
政大 | 碩 | 駱俊廷 | 朱子論「操存」:從淳熙元年的「心說之辯」展開(哲學系) | 馬愷之 | |
政大 | 碩 | 張育豪 | 朱子《論語》注中的二程經說研究:文獻引錄與思想比較(中文系) | 車行健 | |
政大 | 碩 | 陳柔安 | 晏殊詞研究──以北宋士人文化為中心(中文系) | 耿湘沅 | |
政大 | 博 | 吳秀琴 | 胡寅思想研究──經世、儒學、歷史的觀察視角(中文系) | 林啟屏 | |
政大 | 博 | 唐嘉蓮 | 宋代經筵講《詩》研究(中文系) | 陳廖安 | |
師大 | 碩 | 何昱璇 | 南宋中央與地方的軍事訊息傳遞──以高、孝兩朝為中心 | 陳昭揚 | |
清華 | 博 | 謝雨潔 | 南宋委心子命論 | 張永堂、廖咸惠 | |
臺大 | 碩 | 杜冠穎 | 元代族群分類的演變 | 陳熙遠 | |
2021 | 中正 | 碩 | 林思宏 | 羈縻之道:宋真宗時期對西南邊疆政策的調整 | 楊宇勛 |
文化 | 碩 | 曾子晏 | 歷史概念的建構:國中教科書中的宋代——以「澶淵之盟」、〈清明上河圖〉為例 | 韓桂華 | |
東吳 | 碩 | 王昊天 | 從漢族政權正統性與繼承論明洪武修《元史》 | 蔣武雄 | |
政大 | 博 | 顧立誠 | 唐到北宋華北的河患:環境史角度的考察 | 王德權 | |
政大 | 碩 | 晏寧遠 | 金代漢軍研究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碩 | 張仲元 | 從給舍封駁論南宋刑事政令頒行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博 | 譚睿 | 遼代鮮演的華嚴思想(哲學系) | 林鎮國 | |
師大 | 博 | 楊鎮魁 | 北宋初期朝政之研究(960-997) | 李宗翰 | |
師大 | 碩 | 張庭瑀 | 從宋初武廟配享看五代高層武官的實際表現 | 李宗翰 | |
師大 | 碩 | 黃子彥 | 北宋對夏戰略變遷與影響之研究(1038-1127) | 李宗翰 | |
臺大 | 博 | 黃庭碩 | 禪運與世緣:唐宋世變下的禪宗及其開展(740-1100) | 陳弱水 | |
臺大 | 博 | 蕭琪 | 宋明之間老年醫護觀念的形成與傳衍 | 衣若蘭 | |
臺大 | 碩 | 施天宇 | 北宋中原地區的士人族葬 | 方震華 | |
臺大 | 碩 | 吳大衛 | 重尋盟友:趙宋君臣對故遼勢力的討論與招納(1126-1164) | 方震華 | |
2022 | 文化 | 博 | 梁慧美 | 宋金元時期磁州窯白地黑花紋飾研究 | 陳清香 |
文化 | 博 | 龍玉芬 | 唐宋元明城隍信仰的建構與詮釋 | 陳清香 | |
文化 | 博 | 馮典章 | 後門閥政治:劉宋的權力結構及其演進 | 林冠群、王怡辰 | |
清華 | 碩 | 張伯丞 | 考場、體驗、抒發─宋代貢院與士人 | 廖咸惠 | |
中興 | 博 | 蔡佩芬 | 彼疆我界:北宋〈皇朝九域守令圖〉北方疆界的虛與實 | 宋德喜、廖幼華 | |
師大 | 碩 | 周軒宇 | 北宋州郡知州構成研究 | 李宗翰 | |
中正 | 碩 | 黃昭翔 | 《太平御覽》所引《隋書》研究 | 朱振宏 | |
政大 | 碩 | 張少安 | 北宋抑兼并研究-以王安石變法為中心討論 | 劉祥光 | |
政大 | 博 | 紀晏如 | 理學興起過程中的人際關係網絡: 以二程、邵雍為中心 | 劉祥光、吳展良 |